沟通是家长和孩子间相互了解、增进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。亲子间若出现了沟通障碍,或者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有问题,那孩子可能会变得喜欢“闹别扭”、“跟父母唱反调”或“大发脾气”等等,家长们若不重视沟通问题,将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。
日常中,有一些沟通方式和内容并不适合孩子,家长们切勿陷入沟通误区。
误区一:多说教,少倾听
许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,只顾自己“畅所欲言”,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,发展下去就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。时间一久,孩子渴望交流的愿望便会压抑住。
误区二:喜欢使用强硬的措辞
有些家长总是难以忘记自己“教育者”的身份,以至于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静,“你要”“你应该”“你不能”等词语常常挂在嘴边,结果是家长说的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应该说的话,这样,孩子就渐渐地失去了和家长交流的欲望。
误区三: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
很多家长不明白“孩子的观点往往与大人是不同的”这个道理,或者把孩子对某事的态度或者看法说成是小题大做。这样,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会很难对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。
误区四:不懂把握时机
当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,家长就插进去打开话匣子,或者孩子刚受到了批评,心情还未平静,家长就想“趁热打铁”去与孩子沟通等,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的抗拒和不满。
误区五:漠视孩子的自尊
家长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,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对的,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忽视孩子的意见,无论孩子的意见如何,让他发表出来起码有两大好处:一是孩子至少被征求过意见,他会更易于接受最后的决定;二是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。许多家长在“关键”问题上总喜欢“封杀”孩子的意见,这就抑制了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欲望。
误区六:盲目比较
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有一个阴影——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几乎都听过父母抱怨“你要是像某某就好了”“你看看你们班的谁谁”“你有人家一半就好了”。这样盲目的比较,只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或更加“我行我素”。
误区七:认为说话是沟通的唯一方法
在日常生活的交流当中,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认为多沟通就意味着和孩子多说话。说话确实是和孩子沟通的一种最常见方式,但它并不是唯一的交流方法。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,有时说话的语调、家长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反而是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。
你在生活中踩过多少这样的沟通“雷区”?这些 误区到底应该如何避免呢?
本期《同一堂课》将和广大家长朋友一起探讨:亲子沟通真的那么艰难吗?您心中的困惑,这里有答案!
今晚(4月24日)19:35与您不见不散
节目嘉宾
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、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教导处主任 张都现
话题讨论
1、家长怎样做才能减少亲子间的矛盾与冲突,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?
2、如何做一个“会听会说”的家长?
观看方式
播出时间:每周一至周六19:35播出
节目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“养教有方”平台直播,可点击关注下方“养教有方”微信公众号,选择“同一堂课”进行观看。
同时,《好家长新课堂》今晚(4月24日)20:00将播出第十五期,节目邀请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、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蓝玫做客演播室,对于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的问题,关注今天的《好家长新课堂》,让专家为您一次说清楚。
本文编辑:CHEN
责任编辑:刘龙 林美妮
遇见更多朋友,探索更多可能!
想和我们在线互动交流吗?
想分享您的教育理念或想法吗?
想让您的名字出现在作者栏吗?
欢迎扫描左侧二维码联系我们
文章推荐
1.两个月内3名儿童死亡!只因一个很常见的动作
2.紧急下架封存2吨!很多人涮火锅都爱吃
3.医务人员打了疫苗仍被感染!原因首度披露!
觉得好看请点